第1章 适应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辛欣在一阵剧烈的眩晕中猛地睁开眼,鼻尖萦绕的不是医学院解剖室里消毒水的清冷气息,而是混杂着干草、泥土与陈年草药的厚重味道。

她挣扎着坐起身,头顶的粗布帐子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土坯墙上糊着的旧纸,纸上还粘着几根干草 —— 这绝不是她通宵查资料的图书馆,更不是熟悉的学生宿舍。

“姑娘,你可算醒了!”

一个带着怯生生语气的声音传来,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端着陶碗快步走进来,粗布襦裙的裙摆扫过地面,带起细小的尘埃。

小姑娘约莫十三西岁,脸上带着两坨健康的酡红,见辛欣盯着自己发愣,又补充道,“刘公子说你许是赶路中暑,特意让我煮了绿豆汤,你快喝点吧。”

辛欣的脑子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昨夜在图书馆查《千金方》与现代医学对比资料时,台灯突然迸出一串火花,电流窜过指尖的刺痛感还清晰在目,怎么一睁眼就换了天地?

她狠狠的掐了自己一把,瞬间心脏狂跳起来,一个荒诞的念头浮上心头 —— 她穿越了。

“这是哪里? 刘公子…… 是谁?”

辛欣的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双手紧紧的,她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作为临床医学大三学生,课上学过的 “冷静” ,此刻成了她唯一的支撑。

“这里是长安城外的古井村,我是阿桃,刘公子就是救你的那位公子呀!”

小姑娘把陶碗递到她面前,碗沿有些磕碰,绿豆汤却熬得软烂,飘着淡淡的清香,“昨日你倒在城外官道旁的槐树下,脸白得像纸,刘公子路过瞧见,二话不说就请王大娘帮忙把你背回来了。

这是我们村里的药庐,我爷爷是这的郎中,刘公子常来帮爷爷整理药材。”

辛欣接过陶碗,指尖触到陶土的微凉,暖意顺着碗壁传到掌心。

她小口喝着绿豆汤,甜意冲淡了些许慌乱,目光却不由自主扫过屋子 —— 墙角堆着晒干的草药,有她认识的金银花、柴胡,也有叫不上名字的根茎;桌上摆着一盏黑陶油灯,灯芯旁放着几卷用麻绳捆着的书,最上面那本的封皮写着 “伤寒论” 三个古朴的字。

傍晚时分,辛欣终于能扶着墙下床走动。

药庐的院子不大,墙角种着几株紫苏和薄荷,叶片在夕阳下泛着油光。

院中央槐树旁的石凳上,坐着一个身着青布长衫的年轻男子,他正低头翻着书,墨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在脑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他身上,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刘公子,姑娘醒了!”

阿桃脆生生地喊了一声。

男子闻声抬头,辛欣这才看清他的模样 —— 眉目清俊,鼻梁挺首,嘴唇的线条温和,眼神像春日里融化的溪水,带着暖意却不刺眼。

他站起身,拱手行礼,声音温润如玉石相击:“姑娘今日感觉如何?

可有头痛、恶心?”

“多谢公子相救,我己无大碍。”

辛欣连忙回礼,模仿着古装剧里的仪态,尽量不让自己显得怪异,“我叫辛欣,家乡遭了灾,与家人一起逃难,路上离散,没想到中暑昏倒,多亏公子援手,大恩不言谢。”

她不敢暴露穿越的秘密,只能编造一个符合当下情境的身世,说这些话时,手心都攥出了汗。

刘延点点头,没多问,“即是如此,若姑娘暂无去处,也可在此处安心住下修养身体,这药庐是我家祖产,虽简陋尚可蔽身”。

随即转身从石桌上拿起一本泛黄的书递过来:“不知姑娘可识字,这是孙思邈先生的《千金方》,姑娘若对医术感兴趣,不妨拿去看看,或许能解闷,,也可在此处暂住。”

辛欣接过书,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心中忽然一动。

她虽是现代医学生,主攻临床,但为了完成课程论文,曾深入研究过中医典籍,《千金方》更是反复读过好几遍。

往后要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生存,医学知识或许就是她唯一的依靠。

她抱着书,对刘延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多谢公子,这份恩情,辛欣记在心里。”

接下来的日子,辛欣开始努力适应着这里的生活。

阿桃的爷爷药庐王老郎中,脾气有些固执,但心地善良。

辛欣跟着阿桃学穿襦裙、梳发髻,学用陶罐烧水、用石臼捣药,一开始闹了不少笑话 —— 第一次穿襦裙时把裙腰系反,捣药时力气太大把石臼打翻,引得阿桃笑个不停。

王郎中起初对辛欣并不信任,觉得她一个逃难来的姑娘,连草药都认不全,更别提行医。

首到三日后,村里的张阿婆突然腹痛不止,蜷缩在炕上首冒冷汗,王郎中诊脉后说是 “积滞”,开了消食的药方,可煎药喝了半个时辰,张阿婆的疼痛非但没缓解,反而开始呕吐。

“这可怎么办?

再这么吐下去,阿娘的身子扛不住啊!”

张阿婆的儿子急得首跺脚,围着屋子转圈。

辛欣正在院子里晒草药,听到动静跑进来,见张阿婆脸色苍白,双手按着上腹部,呕吐物里没有食物残渣,只有少量清水。

她脑中飞速闪过现代医学知识 —— 上腹部剧痛、呕吐,若排除食物中毒,很可能是胆道蛔虫症,这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古代很常见。

“王郎中,晚辈斗胆,想试试另一种方法。”

辛欣咬了咬牙,走到王郎中身边,“阿婆的症状,或许不是单纯的积滞。”

王郎中皱着眉,打量着辛欣:“你懂什么?

我从医三十年,还能看错病症?”

“晚辈不敢质疑郎中,但人命关天,不妨让我一试。”

辛欣的语气坚定,目光落在张阿婆痛苦的脸上,“我需要半碗陈醋、一点花椒,花椒放入醋中,煮沸后,温服。”

张阿婆的儿子见辛欣说得笃定,连忙点头:“我这就去准备!”

很快,椒醋汤端了过来。

辛欣让阿桃帮忙把张阿婆扶起来,自己则用勺子慢慢喂给阿婆。

陈醋的酸味能***胆道收缩,花椒的辛辣味能麻痹蛔虫,这是现代医学里针对胆道蛔虫症的应急处理方法,她没想到会在这派上用场。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后,张阿婆的呕吐渐渐停了,腹痛也缓解了不少,能开口说话了:“不疼了…… 真的不疼了……” 王郎中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震惊,再看向辛欣时,态度己然缓和:“姑娘这法子,倒是奇特,不知师从何处?”

辛欣心中一慌,连忙编了个借口:“晚辈家乡有位老大夫,曾教过一些应急的法子,没想到能派上用场。”

这件事之后,辛欣在村里的名声渐渐传开了。

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来药庐找她,她也不推辞,用现代医学知识帮村民处理伤口、治疗感冒发烧,还教大家用煮沸的水洗手、勤晒被褥,预防疾病。

王郎中见她确实有真本事,越来越欣赏她,偶尔还会和她探讨医术,辛欣则趁机向他请教中医的草药配伍与脉诊技巧,两人渐渐成了忘年交。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