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梧桐树影晃得人眼晕,风裹着热浪吹进来,连摊在桌上的练习册都懒洋洋地卷了角。
这是她转学来锦临中学的第五个月。
还记得三月刚来时,她攥着转学证明站在教务处门口,连走廊里陌生同学的笑声都觉得刺耳。
课桌上的名字贴换了新的,作业本要重新找老师补之前的进度,就连食堂阿姨打饭的手劲,都得慢慢适应。
可眨眼间,中考结束的***仿佛还在耳边响,现在只剩等待录取通知书的焦灼,像夏天的蚊子,总在安静时嗡嗡地冒出来。
“孟依!
有你的信!”
楼下传来妈妈的声音,带着点雀跃的颤音。
林孟依几乎是从椅子上弹起来的,拖鞋在地板上蹭出急促的声响。
冲到门口时,妈妈正举着一个米白色的信封,阳光落在信封一角的校徽图案上,烫金的纹路亮得晃眼——是市一中的标志。
她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指尖触到信封时,才发现掌心己经攥出了汗。
指尖沿着封口轻轻划开,一张淡蓝色的录取通知书滑了出来,上面“林孟依同学”几个字,像是带着温度。
“考上了?”
妈妈凑过来,声音里满是期待。
林孟依点点头,喉咙却发紧,说不出话。
她想起第一次在锦临中学的月考,数学卷最后两道大题空着,晚自习时躲在操场角落偷偷掉眼泪;想起同桌颜晓薇把整理好的错题本塞给她,说“别怕,我们一起补”;想起最后一节体育课,大家坐在看台上聊未来,她小声说“想考市一中”,风把这句话吹得轻飘飘的,连自己都没敢当真。
原来那些攥着笔杆熬到深夜的日子,那些在陌生环境里一点点找回勇气的瞬间,都被时间悄悄打包,变成了盛夏里最珍贵的礼物。
她把录取通知书贴在胸口,能听见自己有力的心跳,窗外的蝉鸣好像不那么聒噪了,连风里的热浪,都裹着点甜丝丝的味道。
妈妈在厨房忙着切西瓜,刀落在案板上的声音清脆。
林孟依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云慢慢飘,忽然觉得,转学来这里的日子,好像快得像一场梦,却又真实得刻在心里——那些曾以为跨不过去的陌生与不安,最终都成了奔向未来的铺垫。
而这份录取通知书,就是对这段时光最好的回答。
指尖还沾着录取通知书上淡蓝色的油墨香,林孟依的手己经下意识摸到了手机。
屏幕亮起时,通讯录里“颜晓薇”的名字跳得格外显眼,连带着她的心跳又快了半拍。
按下通话键的瞬间,她听见自己的声音有点发飘:“薇薇,你……你收到通知了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接着是颜晓薇标志性的爽朗笑声,像冰镇汽水开瓶时的脆响:“孟依!
我正想打给你呢!
市一中的!
烫金校徽特显眼,我妈刚跟我爸炫耀半天了!”
林孟依猛地攥紧了手机,眼眶忽然有点发热。
她想起三月刚转学来,第一节数学课她盯着黑板上陌生的公式发愣,是颜晓薇趁老师转身的间隙,偷偷在纸条上写“这题我也没懂,下课一起问”;想起模考后她因为英语听力错太多躲在走廊哭,颜晓薇揣着两颗草莓味的糖走过来,说“哭啥呀,咱们把错题嚼碎了咽下去,下次准能对”;想起中考前最后一个晚自习,两人在教室后排对着倒计时牌许愿,说“要是能一起去市一中,咱们还做同桌”。
“我也是!”
林孟依的声音里藏不住笑意,“刚才我拆信封的时候,手都在抖,生怕……生怕没跟你考上一起。”
“怕啥呀!”
颜晓薇的声音带着点得意,“你忘了?
上次模拟考后我跟你说,咱俩的分数咬得那么近,肯定能一起去。
你看,我没骗你吧!”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梧桐树的清香,把电话里的笑声裹得软软的。
林孟依走到书桌前,把录取通知书摊开,又从抽屉里翻出周晓之前给她的错题本——封面上还画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旁边写着“孟依&晓薇,冲呀”。
阳光落在纸页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解题步骤,好像都成了通向未来的小脚印。
“对了,”颜晓薇忽然压低声音,像在说什么秘密,“市一中的操场特别大,还有个樱花林,咱们开学了一起去看好不好?
还有食堂的糖醋排骨,我听我表姐说超好吃,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抢!”
“好啊。”
林孟依笑着点头,仿佛己经能看见秋天的樱花树下,她和薇薇并肩走着,手里拎着刚买的糖醋排骨,身后是叽叽喳喳的新同学,身前是亮堂堂的高中校门。
挂电话时,妈妈端着切好的西瓜走过来,看见她嘴角的笑,打趣道:“跟薇薇聊嗨了?”
林孟依咬了一口西瓜,甜丝丝的汁水在嘴里散开。
她低头看着桌上的录取通知书,忽然觉得,这个盛夏最珍贵的礼物,不只是这张薄薄的纸,更是那个在陌生的日子里陪她一起刷题、一起哭、一起许愿的人。
蝉鸣依旧聒噪,可风里的热浪好像都变成了温柔的拥抱。
林孟依把录取通知书和颜晓薇的错题本放在一起,心里悄悄想着:原来转学不是结束,是让她在新的地方,遇见了最好的伙伴,也抓住了最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