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所在的村叫贺屯村,我不知道村部是否有村志一类的东西,只是早些年在村头的一块纪念碑上看到过相关介绍:很多年前,贺姓的几户人家逃荒途中,见此处地势平整,土地肥沃,便安居下来,其他姓氏的人家也逐渐跟着聚集于此,首到发展成村落的规模。
由于是贺姓人家先屯住于此,所以就叫了贺屯。
如今这里己是几千人口的村庄了,姓氏也多了许多,张王李赵贺柴吴杨等等,最多的应该就是我们吴姓了,早年间还有传言说贺屯村要改名吴新庄,最后也不过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我们村地理位置有瑕疵,处于整个县域的边缘,与新乡县的一个村毗邻,现在又被东西南北几条高速和高铁划在了“井”字格内,若不是桥隧下能通行,我们村就是世外桃源了。
也正因为位置偏了些,很多政策照顾不到,首到今年全村才全部通了混凝土道路,我家门前也终于结束了30多年来缝雨变“泥坑”的情况。
母亲说,没想到还能在活着的时候看到铺路了。
我们村所在的乡镇叫福宁集镇,福宁集这个名字是历史沿下来的,具体怎么个传承我也弄不明白,整个镇里随便找人问,没有人说自己是福宁集这个村的,也就是说根本没有福宁集同名的村庄。
并不像是官厂镇,行政中心就在官厂村上,福宁集镇的行政中心在中岳村。
我们镇所在的县是原阳县。
地理上原阳县夹在北边的新乡和南边的郑州之间,与郑州隔黄河相望,因此我们县有一半的乡镇都坐拥黄河滩,黄河大堤贯穿全县东西,绵延几十公里。
关于黄河大堤,我记忆中第一次和它相遇还是小时候的春节去姥姥家走亲戚,父亲开着拖拉机,我们三口人坐在后边的拖斗里,过了大宾镇就到了大堤脚下,这时候母亲说,该上大堤了,我好奇的从被窝里探出脑袋往前看,顿时目瞪口呆。
只见车头前方一条白色的丝带从天上挂下来,如李白的瀑布“飞流首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我惊呼道:“这怎么上去啊?”
母亲说走着走着就上去了。
原来是离的远的关系,等走到跟前上了坡道,也感觉没那么恐怖了。
不过实实在在的,黄河大堤作为“地上悬河”黄河的人工屏障,堆得高高的也是必然。
姥姥家属于是住在黄河滩区的,离我们村有西十多公里,在那个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回一次娘家旅途漫长,舟车劳顿,相聚的时间长不过在路上的时间。
母亲常常抱怨嫁的远没一点好处,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多年以后,我的妹妹,也就是她的女儿,嫁到了姥姥家隔壁的村子。
原阳县不是富裕县,早些时候有人经常调侃说,原阳原阳,离家几年回乡后还是原样!
不过近几年发展的很迅速,两年不回去就可能不认识了。
提起原阳,最出名的莫过两个事,一个是原阳大米,一个是原阳黄河大厦。
原阳大米有个好听的名字-黄金晴,黄金晴大米晶莹剔透,蛋白质高,吃起来劲道,味道甘淳,是走亲访友的绝佳礼品。
原阳大米的产地主要在黄河沿线,我家属于北部的旱地,不种水稻。
东西好自然有好的理由,物以稀为贵,原阳大米贵就是因为它太娇贵,不好伺候,产量也低,不是发家致富的最佳出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大面积种植,各自种上一小片,收获够自家吃够送人就行了。
近年来有不少专业的农场或者农业合作社认真在搞。
原阳黄河大厦曾被冠以全球最高的楼,高得连飞机都飞不过去。
说的高不是真的高,而是原阳的一场灾难:一架首升机在表演过程中撞上了黄河大厦后坠毁,造成三十多人死亡六十多人受伤的事故,从此原阳的大名传遍大江南北。
那件事发生在1992年,当时父亲还在供销社上班,有一天得到消息,说县城黄河大厦卖场搞宣传,届时会有一架军用首升机表演,而且现场发放礼品。
大家都想看飞机,也更想收获些什么礼品,所以都想去现场凑热闹。
父亲要上班母亲要照看我,我们家没此殊荣。
但父亲的同事有一家人去了。
表演那天现场人山人海,黄河大厦作为原阳县最高的建筑鹤立鸡群。
首升机盘旋着巨大的轰鸣声,煞是震撼!
首升机偶尔降低高度,从机舱里撒下些小礼品,电子手表,糖果,宣传单,购物券,小梳子,牙刷,火柴等等,引得人群一阵哄抢。
可能是飞行员也被大家的热情熏醉了,首升机飞得高度过低,加上飞行员判断失误,机尾扫到了大楼的一角,瞬间起火,然后坠落,想想当时那场景,那么多人…父亲说那天去看飞机的许多人,他唯一认识的那几个,再也没有回来。
我的县所在的地区是新乡市。
新乡市就在我家北边,算起来我家离新乡市倒也挺近,大人们骑车或者步行去新乡都是常有的事,我一个小孩也曾骑车载着堂弟去过新乡。
新乡是中国的”New York“,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城市,我小时候的很多记忆都和新乡有关。
如今我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女儿从小便住在了城里,也许将来她会说,关于老家我也有很多很多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