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ps:每个篇章都是有查阅资料的。

作者第一次写,有什么不好的都可以提出。

)楔子:青铜星语林教授枯瘦的手指在浑天仪黄道环上微微发颤,青铜器特有的冷冽锈味渗入鼻腔。

这尊高约五尺的铜铸天体仪占据着国家天文台B2实验室中央,二十八宿星官像的鎏金纹路在无影灯下泛着幽光。

经他二十年修复,今夜终将完成最后校准。

"赤道圈单齿误差还剩三毫弧度..."他推了推老花镜,游标卡尺的尖端突然卡进赤经环内侧的隐蔽凹槽。

随着机关齿轮的咬合声,北极枢轴下方弹开寸许见方的暗格,半枚青玉珏滚落在防静电羊绒衬布上。

碎玉表面蚀刻的螺旋纹路让他瞳孔骤缩——这分明是郑和舰队使用的星斗航法标记,但玉料却属北宋早期特有的和田青玉种,在偏光镜下会呈现云母状闪晶。

更惊人的是玉缘裂痕走势。

教授将玉片按在最新打印的《东亚地磁异常监测报告》上,那些锯齿状断口竟与泉州湾近十年的磁偏角偏移轨迹完全吻合。

当他试图用紫外线灯照射玉面时,玻璃幕墙外忽然传来沙丘鹤迁徙的鸣叫。

抬头望去,北斗七星正将勺柄指向东南,那是刺桐古港的方向,也是浑天仪出土的坐标。

突然,玉珏裂缝中渗出几粒朱砂结晶。

教授用钛合金镊子夹取时,指尖传来触电般的刺痛——这分明是北宋司天监特制的辰砂密印,需用体温才能激活。

他颤抖着将碎玉贴在颈动脉处,玉面星图竟开始缓慢旋转,如同被唤醒的古老星盘,投影在穹顶的星象图随之扭曲成螺旋状。

"这是...候鸟迁徙的DNA编码轨迹?

"教授抓起数位笔在触控屏上勾勒,玉珏裂纹与实验室正在模拟的古代季风路径逐渐重叠。

当笔尖触到某个临界点时,全息投影突然爆出青蓝色火花,玉珏内部传出类似骨笛的嗡鸣声,震得他手背汗毛倒竖。

第一幕:圣殿流萤(南宋·泉州)咸涩海风掠过泉州湾的礁岩,将素娥的雪色祭袍掀起层层浪纹。

袖口银线刺绣的二十八宿在月光下明灭流转,仿佛她腕间缠绕着一条微缩银河。

子时三刻,她跪在圣殿星池前,青铜圭尺插入晷影盘枢孔的瞬间,池中倒映的北斗倏然碎裂成万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