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静水

知觉边界 SonKinTaKu 2025-05-13 10:26:45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凌晨三点零五分。

沈渊睁开眼睛。

黑暗沉甸甸地压在天花板上,空调送风的低鸣声宛如沉潜水底的暗流。

他习惯性地翻身起床,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一点多余停顿。

床头电子钟的数字在微弱的光晕中一闪一闪,机械而冷漠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这己经是连续第六天了。

连续六天,在同一时刻醒来,在同样沉默无声的黑暗中,伴随着同样的心悸与无由而起的不安感。

沈渊盯着天花板,表情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他知道,这不是生理时钟的问题。

他握了握拳,指尖微微泛白。

片刻后,他松开手指,理智地将情绪按压回深处,如同将某种未知的不安临时封存在角落。

理性告诉他,没有证据,就没有理由惊慌。

他赤脚走到窗边,拉开一条细缝。

城市在夜幕下沉睡,万家灯火熄灭殆尽,只剩街道角落孤零零的一盏路灯,还在摇曳中坚持投下苍白的光。

沈渊默默注视着远方的城市轮廓,一如过去二十多年无数次夜晚。

但他清楚,事情己经悄然不同了。

二十分钟前,他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他站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西周堆满了破碎的高楼、倾倒的雕像、燃烧着的天空和疯狂扭曲的人影。

在废墟之中,一座巨大的螺旋状高塔耸立,塔尖连接着撕裂的苍穹。

而在高塔之下,有无数模糊的身影仰望着他,发出无声的呐喊。

——醒来时,沈渊的后背己被冷汗湿透。

他不是迷信的人。

但当同样的梦境第三次出现时,即使是最坚定的理性也必须承认:某种异常正在发生。

他转头看向书桌。

桌上静静地躺着一份泛黄的档案袋,封面印着模糊的红色戳记:“机密/知觉边界测试项目A-17”。

这是三个月前他亲手从那场混乱中带出来的。

那是一次秘密招募。

表面上打着“国家超感知能力潜能研究”的旗号,实际上,从一开始,参与者就只是观察与筛选的对象。

沈渊当初以优异的逻辑推演成绩通过了初筛,被邀请进入封闭实验室进行测试。

他记得那些冰冷的仪器,密集到令人窒息的数据收集,以及最后一次测试后,那种仿佛整个大脑在燃烧、撕裂的剧痛。

然后,项目解散了。

理由是:实验失败,数据无效,计划终止。

参与者各自被遣散,领到一份可笑的封口补偿金,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回归了正常生活。

沈渊也是。

只不过,他始终清楚,有些东西,在那一夜之后,己经种下了。

清晨五点,天边浮现出一线苍白。

沈渊关上窗户,转身回到桌前。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熟练地输入密码。

桌面上整齐排列着数学建模软件、逻辑推演程序,还有几份尚未完成的科研资料。

对于外人来说,他只是个大学的讲师、靠接外包数据项目勉强糊口的普通青年。

只有沈渊自己知道,除了身体素质远胜从前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大脑——或者说,在那场测试之后的大脑——正在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方式,运转着。

他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导出最优解,可以在复杂到几乎无解的混乱局面中,迅速找到最有利的路径。

局部最优推演。

这是他自己给那种能力起的名字。

可惜,它并不完美。

他能推导出局部最优解,却无法保证那是全局最好的选择。

有时甚至会被局部最优引导至整体失败的陷阱。

更糟的是,使用这种推演时,大脑负荷极高,一旦超载,便会出现头痛、视觉扭曲、意识短暂模糊等后遗症。

因此,除了在极端需要的情况下,沈渊几乎不会动用那份力量。

他把自己伪装得很好。

沈渊重新坐下,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指尖刚落在键盘上,电脑屏幕却弹出了一条陌生的信息框。

——副本 预警编号: A-00——触发条件确认:沈渊(测试编号A-17)——副本生成中,请确认是否参与。

沈渊的动作顿住了。

屏幕上的字迹冰冷而陌生,却又带着一种近乎嘲弄的熟悉感。

他没有点击任何按钮。

然而,下一秒,电脑屏幕自动跳转,出现了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

照片中,是一栋破败的清末宅邸。

大门敞开,门槛上斑驳的血迹蜿蜒伸入黑暗,似乎在无声召唤着什么。

下方标注着副本名称:副本名:镜楼难度评级:C任务目标:生存并寻找真相。

沈渊缓缓呼出一口气。

A-17。

他从未在任何其他地方留下过这个编号。

它只存在于本该在三个月前结束的,那场“知觉边界测试”的内部档案中。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