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崭露头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苏婉回到值班室,脱下白大褂,指尖还残留着消毒水的味道。

她望着窗外那片灰蓝的天,脑海中回放着顾辰风离开时的背影。

这个人,似乎并不简单。

但她没有太多时间去琢磨这些,因为接下来的工作才真正考验她的能力与耐力。

第二天清晨,医院门口己经聚集了几位拿着病历本、神情焦急的患者家属。

“听说那个女医生治好了顾营长带来的伤员?”

“是啊,我们是从乡下赶来的,就是想让苏医生看看我爹的情况。”

“可人家不是只看急诊吗?”

护士小刘匆匆跑来通知她:“苏医生,院长让你去一趟三楼病房,有个老病人情况不太对。”

苏婉点头应下,拿起听诊器就往楼上走。

三楼病房里,一位老人正蜷缩在床头,脸色发青,呼吸急促,嘴唇干裂泛紫。

旁边的病历写着:反复高热、咳血、体重下降。

“这病人己经住院三次了,每次都是症状缓解几天又复发。”

主治医生叹了口气,“我们都拿不准病因。”

苏婉走近病床,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臂,声音温和:“老伯,您能跟我说说,身体不舒服有多久了?”

老人喘息着回答:“咳……咳……差不多有半年了吧,一开始只是咳嗽,后来就开始吐血。”

她一边问诊一边观察病人的体征,眉头渐渐皱紧。

翻看完影像资料后,她心中己经有了初步判断——肺结核并发感染,甚至可能出现了耐药性。

但问题在于,医院现有的抗生素种类有限,根本无法有效控制病情。

她借口去取病历,悄悄打开空间门,从里面取出一瓶广谱抗生素和一支抗结核药物。

回到病房,她将药片碾碎,混入温水中喂给病人服下。

“苏医生,你这是什么药?”

一旁的护士疑惑地问。

“一种试验性的新药。”

她淡淡一笑,“先试试效果。”

接下来的几天,苏婉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房,每日早晚亲自查房、调整治疗方案。

她还在护理记录上详细标注每一次用药后的反应,并结合现代医学理念调整饮食和作息安排。

然而,就在病人情况逐渐好转之际,一场风波悄然酝酿。

某天清晨,她在配药时发现柜子里的药瓶被人打翻在地,地上一片狼藉。

负责晨间护理的小护士一脸慌张:“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刚才进来就这样了。”

苏婉蹲下身,捡起剩下的几片药片,心头微沉。

“没关系,还有备用的。”

她语气平静,动作却不慢地重新调配了剂量。

但很快,质疑声也来了。

“这种用药方式太激进了。”

另一位医生在晨会上提出异议,“我们得按规范来,不能让她一个人说了算。”

“她到底是什么背景?

怎么会有我们都没有见过的药?”

“我看她是想出风头。”

面对质疑,苏婉没有争辩,只是拿出完整的治疗记录和病人每天的生命体征变化图表,一一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

“如果你们有更好的方案,我愿意听取意见。”

她说完,合上病历本,目光坚定。

会议室内一时陷入沉默。

几天后,那位原本气息奄奄的老病人竟奇迹般地退了烧,咳血停止,精神状态明显恢复。

家属拉着苏婉的手千恩万谢,甚至跪下要给她磕头。

消息传开后,不少患者纷纷点名要找苏婉看病。

连市卫生局都派了人来了解情况,打算将这个疑难杂症的治疗案例作为典型上报。

而医院内部,也有人开始坐不住了。

下班路上,苏婉听到几个年轻医生在议论:“听说李主任在科室会议上说,她这样的年轻人太不稳重,应该限制权限。”

“还不是因为她抢了别人的风头。”

她没有停下脚步,只是握紧了口袋里的那张纸条。

夜深人静,她再次进入空间,看着那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药品和器械,心中既有底气,也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这些资源虽好,却终究是秘密。

而有些人心思,己经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了。

她坐在宿舍窗前,望着医院大楼透出的零星灯光,仿佛看见某种暗流正在涌动。

忽然,楼下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苏医生!”

一名护士气喘吁吁地冲进楼道,“快,急诊来了个重症肺炎的小孩,现在高热惊厥!”

她猛地起身,抓起白大褂就往外冲。

走廊尽头,脚步声渐远。

而命运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