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寒彻骨意识像沉入冰海的石子,不断下坠,四周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与窒息。
最后清晰的感知,是脖颈间白绫收紧的剧痛,以及乾隆那冰冷刺骨、不带一丝温度的眼神。
乌拉那拉·如懿以为自己会彻底消散于天地间,然而,一阵剧烈的咳嗽后,
她猛地睁开了眼睛。入目是熟悉的织金绣凤床帐,
鼻尖萦绕着永寿宫特有的、混合了檀香和淡淡药草的气息。她……没死?不,是回来了。
回到了乾隆十几年的某个清晨,她仍是中宫皇后,海兰还是那个一心依赖她的愉妃,
而那个赐她白绫的男人,此刻正在养心殿,或许正批阅着那些最终将她推向绝路的奏折。
她下意识地抚摸自己的脖颈,光滑细腻,并无勒痕。可那种冰冷的、生命被强行剥离的痛楚,
却像烙印般刻在了灵魂深处。更诡异的是,伴随着重生而来的,
是一段段光怪陆离、不属于她乌拉那拉·如懿的记忆碎片。那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女子可以抛头露面,
界似乎并无皇帝;有一种叫“飞机”的铁鸟能载人翱翔天际;还有一种叫“网络”的东西,
能将千里之外的人瞬间连接。那些记忆模糊、跳跃,如同水中的倒影,看得见,却抓不住。
但其中关于“温暖”的片段,却异常清晰。她“看见”那个世界的女子,在寒冷的天气里,
会将一种巴掌大小、名为“暖宝宝”的薄贴贴在衣物内侧,便能持续发热数个时辰。
她“看见”许多人在清晨或傍晚,聚集在空地上,
随着喧闹的音乐做着一种名为“广场舞”的简单活动,据说能强身健体,驱散寒意。
她还“看见”有人向被称为“心理咨询师”的人倾诉烦恼,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这些记忆如同冰原上突然燃起的篝火,虽然陌生,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诱惑力。如懿躺在榻上,
感受着锦被下的温暖炭盆,可心底那股从前世带来的寒意,却依旧盘桓不散。这紫禁城,
这后宫,就是一个巨大的、华美的冰窖。冻僵了真情,冻硬了人心,
冻死了无数像她一样的痴心人。重活一世,仇要报,冤要雪,这是必然。
可看着镜中尚且年轻、眉眼间还残存着一丝未被彻底磨平期冀的自己,
一个近乎荒唐的念头疯狂滋生——能不能,让这地方……暖和一点?不是用炭火,
不是用锦裘,是让那些和她一样困在这四方城里的女人们,心里头,稍微暖和一点。或许,
那样,阿箬不会背叛,海兰不会孤寂终生,那些在阴谋中无声凋零的花朵,
能有机会绽放得更久一些?用那些来自异世的、模糊的记忆和方法,能不能……试一试?
这个想法天真得可笑,与这吃人的后宫规则格格不入。
可既然老天爷让她带着这些古怪的记忆回来,为什么不能试试?就当是……赎前世的罪,
慰藉自己这颗同样冰冷过、破碎过的心。第二章 “如意暖贴”的风波如懿决定,
从最实际的“体感温暖”开始。她召来内务府最心灵手巧的工匠,
凭着记忆中“暖宝宝”的模样和发热的原理似乎是某种铁粉与空气作用,
让他们尝试制作。过程并不顺利。
工匠们对皇后娘娘为何突然对这等“奇技淫巧”感兴趣感到困惑,试验了多种材料,
不是发热太快烫坏了衣料,就是根本不热。如懿耐心极好,
甚至亲自画了简陋的示意图——一个带有背胶的小袋子,内装发热材料,用时撕开粘贴即可。
这又让工匠们瞠目结舌,背胶是何物?最终,
他们找到了一种妥协的方案:用细密柔软的棉布缝成小袋,
内里填充以精心配比的铁粉、活性炭、盐等物这些成分的配比,
也是如懿根据模糊记忆一点点口述,工匠们反复试验得出的,密封好后,
使用时需用力搓揉,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发热。虽然不如记忆中的方便,但效果确实有了。
如懿颇为自得,将其命名为“如意暖贴”,率先在自己宫里试用,确认安全温和后,
便开始慷慨地分赠各宫主位。她的说辞是:“冬日严寒,姐妹们都需保重身体,
此物能持续生热,贴身使用可驱散寒意。”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六宫。
妃嫔们起初将信将疑,这巴掌大的布包,能有如此神奇?但皇后赏赐,不敢不用。试用之下,
果然奇妙!深宫寂寞,冬日漫长,有个持续散热的宝贝傍身,简直是雪中送炭。
尤其是那些位份低、份例炭火不足的常在、答应们,更是感激涕零。于是,
一股贴“暖宝宝”的风潮悄然兴起,并且迅速走向了如懿意料之外的方向。忻嫔戴佳氏体寒,
不仅在腰间、后背贴满了,连膝盖、脚踝、甚至胳膊肘都贴上了,
走起路来像个移动的小暖炉,自觉周身暖洋洋,却因体内热量积聚无法散发,
没多久就开始口干舌燥,心烦意乱,嘴角起了好几个燎泡。
婉嫔陈氏为了在冬日保持身段婀娜,衣衫向来穿得单薄,得了这暖贴,如获至宝,
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地贴满贴身衣物,结果在给太后请安时,因体温过高,加之殿内人多气闷,
竟头晕眼花,脸颊绯红,直接软倒在了地毯上,引来一阵慌乱。太后皱着眉,让人扶下去,
意味深长地看了如懿一眼。最离谱的是豫嫔博尔济吉特氏,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偏方,
说将此物贴于小腹关元穴,有暖宫助孕之奇效。她竟真的贴了整夜,次日便觉小腹灼痛,
起了大片红疹,又痒又痛,哭哭啼啼地跑到永寿宫,撩起衣服给如懿看,求皇后娘娘做主。
那几日,太医院的太医们跑断了腿,症状大同小异:虚火上升,温补过度,甚或有轻微烫伤。
源头,都隐隐指向了皇后娘娘的“恩赏”。如懿看着容珮呈上来的各宫“热症”清单,
真是哭笑不得。她本意是送温暖,谁知差点送出一场集体中暑兼皮肤病的宫闱奇闻。
她只好又赶紧让太医配制清热解毒的凉茶和外用膏药,分送各宫,
并严令“如意暖贴”需按说明使用,每日至多两贴,且不可直接接触皮肤。
第一次“送温暖”行动,出师未捷,略显尴尬,
还在太后和皇上那里落了个“行事欠妥”的印象。乾隆甚至在某次用膳时,
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皇后近日忙于这些琐碎事物,也要多留心六宫大局。
”如懿只能恭顺应下,心里却叹了口气:这温暖,怎么就这么难送呢?
第三章 御花园的“群魔乱舞”身体暖和不行,还惹出了麻烦,如懿决定转变思路。
她想起那些异世记忆里的“广场舞”,或许,让妃嫔们活动起来,气血通畅,
由内而外散发活力,才是正道?而且集体活动,或许还能增进些情谊?
这个念头让她自己都觉得有些异想天开。让一群养尊处优、讲究仪态的宫妃,
像市井百姓那样伸胳膊踢腿?但她还是想试试。她以“皇后体恤六宫,欲倡导强身健体之风,
以御寒冬”为由,下了道凤谕,邀请各宫妃嫔于每日清晨,若无要事,
可至御花园僻静处一同活动筋骨。旨意一下,六宫哗然。这是唱的哪一出?
怡嫔柏氏性子敦厚,虽觉奇怪,但想着皇后娘娘总不会害大家,率先响应。
海兰更是无条件支持如懿。一些低位妃嫔抱着好奇或巴结的心态,也纷纷前来。于是,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御花园靠近堆秀山的一角,
响起了一种节奏鲜明、旋律……十分独特的乐曲。
那是如懿让乐坊司的乐师照着她哼出的、不成调的鼓点勉强奏出来的,听起来不伦不类,
既无宫廷雅乐的庄重,也无民间小调的婉转。以怡嫔为首,
十几位妃嫔穿着便于活动的简便旗装这已是如懿能争取到的最大让步,
排成歪歪扭扭的队列,在如懿的亲自示范下,开始“伸展肢体”。
如懿管这个叫“八段锦”与“五禽戏”的结合改良版其实全是她瞎编的,
动作包括:双臂向上伸展,说是“擎天撼地”;左右扭动腰肢,
名为“杨柳拂风”;再来个高抬腿,唤作“骏马奔腾”。妃嫔们起初面面相觑,手脚僵硬,
表情尴尬。尤其是看到平日端庄持重的皇后娘娘,竟也做得一脸认真,甚至额角冒汗,
这画面着实有些冲击。但活动了一会儿,身体确实暖和起来,加之气氛使然,也便渐渐放开。
海兰学得最卖力,小脸通红,鼻尖沁出细汗,看着如懿的眼神充满了信赖。
其他人也渐渐丢开了矜持,虽然动作依旧五花八门,不成章法,但场面上倒是热闹了起来。
这景象,在薄雾未散、晨光熹微的御花园,着实堪称……诡异。
一群珠环翠绕、平日弱柳扶风的宫妃,如同被集体施了咒语般,
动作整齐划一却毫无美感可言,伴着那不成调的鼓乐,远远望去,活脱脱一幕“群魔乱舞”。
偏生这日,乾隆皇帝心血来潮,想趁着早朝前的时间去御花园透透气,
清清前一日朝政带来的烦闷。刚绕过假山,便被那喧闹的鼓乐和晃动的身影吸引了视线。
他驻足凝望,眉头越皱越紧。只见他的皇后,大清的***,正领着一群妃嫔,
动作夸张、姿态不雅地扭动身体,脸上还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近乎虔诚的投入?
乾隆皇帝,自负文治武功,雅好琴棋书画,讲究的是中正平和、气韵风骨,
何曾见过这等粗鄙不堪的阵仗?他只觉得一股邪气混着俗气扑面而来,简直有辱斯文,
有损国体!身边的大太监李玉察言观色,小声禀报:“皇上,
那是皇后娘娘在带领小主们做……做操,说是为了强身健体,驱散冬日寒气。”“寒气?
”乾隆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朕看他们是中了邪!乌烟瘴气,
成何体统!”他拂袖而去,连最后一点散步的兴致都荡然无存。当晚,敬事房就传来口谕,
皇上宿在了养心殿,未召幸任何人。很快,就有风声在六宫悄然传开,
说皇上觉得后宫近来风气不正,皇后娘娘带头行事怪异,需得好好整顿风气了。
如懿得知皇帝的反应后,对着摇曳的烛火,再次叹了口气。身体暖和了,活动也做了,
可人心里的冰疙瘩,好像还是没化开,反而可能结得更硬了。她发现,
很多妃嫔眉宇间总笼着一层轻愁,那是再多的炭火和运动也驱不散的。或许,
她们需要的是……倾诉?是被理解?
第四章 “茶话会”与惊天秘辛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以及些许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如懿又推出了新举措:每月两次,在御花园的暖阁或某位妃嫔宫中,
举办“姐妹谈心茶话会”。美其名曰:品茗、赏花、闲话家常,排解深宫寂寥。她亲自坐镇,
让人备上精致的茶点和温和的花果茶,努力营造轻松氛围,鼓励大家放下戒备,畅所欲言,
说说生活中的烦恼和心事。起初,妃嫔们碍于宫规森严,彼此间或多或少的龃龉,
以及皇后娘娘的威严,都十分拘谨,
说的无非是些“衣裳首饰新花样”、“御花园某株花开得好”之类的场面话,气氛温吞如水。
如懿知道,自己不带头,这“心暖”工程根本无法推进。她便率先剖白,语气温和,
说自己有时也会觉得深宫寂寞,想念宫外的家人,
甚至隐晦地提及管理六宫、平衡各方关系的不易与压力。她放下皇后的身段,以姐妹相称,
聊起年轻时在潜邸的些许趣事自然是经过筛选的。皇后率先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