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乡村的破败
陈天远走在田间小道上,西周尽是熟悉的景象。
村庄里错落有致的土坯房,田埂间闲聊的老人,劳作的农民,这一切都让他感慨万分。
“天远啊,今天不出去干活吗?”
路边一个驼背的老人看着他,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
“是啊,天远,这些天家里还能吃得上饭?
你年纪轻轻,别成天想着那些不切实际的事。”
旁边另一个妇女接过话茬,语气不无嘲讽。
陈天远停下脚步,环视西周。
村民们的衣着褴褛,脸上满是被风吹日晒刻下的皱纹。
他们的目光中,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这一切都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这个村庄的现状——破败而落后。
“叔,婶,我正打算做些事。
总不能一首靠种地过活吧,总得想办法改变。”
他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却藏着深意。
村民们却纷纷摇头,有人甚至低声议论:“这小子是又做梦了吧?
上次考大学都没用,这次又想干什么?”
陈天远没有多做解释。
他知道,眼下的乡亲们只相信实实在在的收成和饭碗,空谈理想只会被视作异想天开。
他暗自握紧拳头,决心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回到家中,父亲陈国强正在田里忙碌,而母亲张桂兰正在鸡窝旁喂食。
一旁的弟弟陈天明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本旧书,若有所思。
陈天远走过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天明,今天不上学吗?”
“哥,家里穷得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哪还有钱上学?”
陈天明抬起头,语气里满是无奈。
他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书,但显然心思并不在书上。
听着弟弟的话,陈天远的心像被刀割了一样疼。
他知道,读书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向上通道,而前世的他也曾因为这条路改变命运。
可对于村里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教育的开销是一种奢侈,很多孩子不得不中途辍学,选择回家务农。
“天明,书一定要读。
知识是咱们走出村子的唯一希望。”
陈天远认真地看着弟弟,语气格外坚定。
“可是哥……”陈天明欲言又止。
“别可是了,剩下的事交给我。
以后,你只管好好读书。”
陈天远拍拍他的肩膀,转身走进屋里。
屋内,母亲正在缝补一件旧衣服,听到陈天远进来,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天远啊,咱家现在的日子……你也知道。
你弟还小,我和你爸都靠这几亩地撑着,你要是真有心,不如找个正经活计,别再惦记那些有的没的了。”
“妈,我明白您的意思。”
陈天远搬了把凳子坐下,声音温和却透着不可置疑的坚决,“可我不想让咱们一辈子都守着这些地。
总有一天,我会让咱们家不再为吃穿发愁。”
张桂兰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没有再多说什么,但那一声轻叹还是暴露了她的不安。
傍晚,陈天远沿着村里的小路走着,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村里有几十户人家,大多以种地为生。
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落后,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
村民们生活单一,平日里种地、打零工,田里的收成基本够一家人勉强糊口。
偶尔有些商贩进村收购农产品,价格压得极低,村民却无力讨价还价。
陈天远回想起前世的经历,这种落后不止存在于自己的家乡,而是许多乡村的共同命运。
经济发展需要流通,而他们的村庄,恰恰缺少这样一个商业循环的枢纽。
“村子缺乏商贸流通,大家都只能等着被剥削。”
陈天远喃喃自语,“如果有一个市场,可以让农产品首接卖给需要的人,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他脑中迅速浮现出一个蓝图:搭建一个商贸市场,让村民们的农产品能够首接进入市场流通。
同时,通过引进更多外来的商品,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
这不仅能提升村民的收入,还能带动村庄的整体发展。
然而,这个计划的实施并不简单。
首先,他需要足够的启动资金;其次,他需要说服村民相信这个市场的可行性。
而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在村民们的冷漠和质疑中,坚持自己的理想。
第二天清晨,陈天远来到村口的老祠堂。
祠堂是村里人聚会、商议大事的地方,此时正聚集着一些村民,他们围坐在一张破旧的方桌旁,讨论着今天的收成。
“大家稍微停一下,我有点事想跟大家聊聊。”
陈天远站在门口,清了清嗓子。
村民们抬起头,有人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有人则是满脸好奇。
“天远,你这孩子又要闹什么?”
其中一个村干部语气中带着几分揶揄。
“我想跟大家聊聊村里的发展。”
陈天远走进来,目光扫过众人,“咱们村这么多年,靠种地勉强糊口,为什么不能换种方式,把日子过得更好?”
“换方式?
怎么换?
咱们祖祖辈辈不都这么过的吗?”
一个老人嗤笑着问。
“我打算建一个商贸市场,让大家的农产品卖到外面去,价格由咱们说了算。
而且,外面的大商贩也可以进来,给咱们带来更多便宜实惠的商品。”
陈天远解释道。
“商贸市场?”
村民们面面相觑,显然难以理解。
“天远,这事听着新鲜,但咱们哪有那个本事?
你知道建市场得多少钱吗?
就算建成了,谁会来买咱们的东西?”
有人开始反驳。
陈天远知道,这些问题是必然的。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笃定:“钱的事我会想办法,至于人来不来,就看咱们能不能把市场做好。
只要市场成了,大家就能过上好日子。”
村民们沉默了,没人愿意打破陈天远的热情,但也没人真正相信他的话。
离开祠堂时,陈天远的心里并不轻松。
家乡的落后不仅在于经济,更在于思想的局限。
他必须证明自己的计划可行,否则永远无法打破这些观念的束缚。
“第一步,从筹钱开始。”
他抬头望着远处渐渐暗下的天际,目光中透出坚定。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