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婚主义者的交易林薇安站在二十九楼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
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微微发凉的玻璃。窗面上反射出她精致却略带疲惫的面容,
以及身后布置高雅的客厅——这里的一切都完美得像家居杂志的内页,
却缺少了一点“家”应有的温度。手机在茶几上执着地震动着,第七次了。不用看她也知道,
是母亲发来的视频邀请。“薇薇啊,你王阿姨介绍的那个海归博士怎么样?见了吗?
人家可是麻省理工毕业的,年薪百万,父母都是高校教授...”林薇安揉着太阳穴,
听着电话那头母亲连珠炮似的询问,一种熟悉的无力感漫上心头。这样的对话,
在她迈入三十岁门槛后,几乎每两周就要上演一次。“妈,我最近项目很忙,
真的没时间考虑这些。”她试图用工作搪塞。“忙忙忙,工作能陪你过一辈子吗?
女人到了年纪就该结婚生子,你看隔壁李阿姨的女儿,比你小五岁,二胎都会叫奶奶了!
”结婚生子。这四个字像是一道符咒,贴在了每个中国父母的潜意识里。
林薇安理解母亲的焦虑,但她始终无法认同那种将婚姻视为人生必选项的观念。
“结婚不是目的,幸福才是。”她轻声说,更像是在提醒自己。“你说什么?”母亲没听清。
“没什么,我下周回去看您。现在有个国际长途进来,先挂了。”结束通话后,
林薇安长舒一口气,整个人陷进柔软的沙发里。她打开笔记本电脑,
屏幕上是她刚完成的新书大纲——《不婚主义者的自白》。
作为一位小有名气的社会学家和作家,林薇安一直致力于研究当代中国的婚恋观念变迁。
她的上一本著作《单身时代》意外走红,使她成为了不少年轻人口中的“不婚教主”。
然而讽刺的是,这位在公众面前坚持独身主义的学者,
私底下却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手机提示音响起,
是出版社编辑的微信:“薇安,新书大纲看得如何?这次论坛反响很好,
很多读者期待你的新作!”她苦笑着摇了摇头。在公众面前,
她是独立自信的新时代女性代表;而在家人眼中,她却是“嫁不出去”的失败者。
这种割裂感随着年岁增长愈发强烈。几天后,在一场关于都市婚恋模式的社会学论坛上,
林薇安作为主讲人之一,发表了题为《婚姻制度的解构与重构》的演讲。她犀利地指出,
传统婚姻作为一种经济联盟制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非婚同居、合约婚姻甚至独身,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演讲结束后,
掌声雷动。在提问环节,一位年轻女子站起来,眼中带着迷茫:“林教授,
我完全认同您的观点,婚姻不应该是人生的必选项。但现实中,
我们却要面对家人的催婚和社会异样的眼光。您是如何平衡这种内外冲突的?
”林薇安微微一怔,这个问题直击她内心最深处的矛盾。她斟酌着词句,
给出了一个标准的社会学解答,关于个体意识觉醒和社会规训的博弈。但她知道,
这个回答并不能真正解决提问者的困惑,就像她无法解决自己的困境一样。论坛结束后,
主办方举办了简短的酒会。林薇安端着香槟杯,独自站在角落,
望着会场中三五成群交谈的学者们。这时,一个温和的男声在她身后响起。“很精彩的演讲,
不过我觉得您回避了那个女孩问题的核心。”林薇安转身,
看到一个约莫三十五岁上下、穿着合体西装的男人。
他有着棱角分明的面庞和一双洞察力极强的眼睛,手中没有酒杯,
而是拿着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皮质笔记本。“您是?”“江淮,民俗学研究者。
”他递上名片,“我刚从云南回来,研究少数民族婚姻习俗。”林薇安挑眉:“所以,
您是来挑战我的观点的?为传统婚姻制度辩护?”江淮笑了,
眼尾泛起细小的纹路:“恰恰相反。我研究的是婚姻形式的多样性,比如摩梭人的走婚制,
傣族的‘从妻居’习俗。这些形式都比我们的一夫一妻制历史更悠久。
”这个开场白引起了林薇安的兴趣。两人就婚姻制度的演变聊了起来,
意外地发现彼此观点颇为契合。“说实话,我最欣赏的是云南某些村落里的‘协议婚姻’。
”江淮突然话锋一转。“协议婚姻?”“一种基于实际需求而非浪漫爱情的婚姻形式。
双方明确自己的期望和底线,约定婚姻的期限和条件,期限到了再决定是否续约。
”江淮解释道,“比起因为爱情结婚,而后爱情消退却不得不勉强维持的婚姻,
这种形式反而更加诚实。”林薇安被这个新奇的概念吸引住了:“在中国现行法律下,
这种婚姻没有实际操作性吧?”“形式上可以是普通的婚姻,但双方私下订立契约。
”江淮轻轻晃动着手中的笔记本,“实际上,我正在为一篇相关论文收集资料,
如果能亲身实践这种婚姻形式,会是极好的研究案例。”酒会结束后,两人意犹未尽,
转到酒店咖啡厅继续聊。林薇安发现江淮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极具幽默感,
与她平时接触的那些刻板学者截然不同。“说实话,我面临一个实际问题。”聊到深夜,
江淮突然坦白道,“我祖母病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我成家立业。
医生说她最多还有一年时间。”林薇安沉默片刻,感同身受:“我理解这种压力。
我母亲的心脏也不好,每次催婚都说不结婚就是不孝,要气死她。
”江淮直视着她的眼睛:“我刚才突然有个想法——也许我们可以做个交易。”“交易?
”“一份合约婚姻。”江淮平静地说,“我们签订协议,结婚一年,满足家人的期望。
期间各自保持完全的个人自由,一年后和平离婚。作为研究者,我们还可以记录这一过程,
作为研究的田野调查资料。”林薇安愣住了,这个提议太过荒诞,但不知为何,
她却无法立刻拒绝。在理智告诉她这太疯狂的同时,内心却有一个声音在说:为什么不呢?
“这是我拟的初步协议,你可以看看,不用急着回答。”江淮从笔记本中抽出一张对折的纸,
推到她面前。回到公寓后,林薇安展开那张纸,被其中条款的详尽程度震惊了。
安排同一公寓的不同房间、社交场合的配合以及最重要的——一年后无异议离婚的约定。
整份协议逻辑严密,几乎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纠纷点。
最让她心动的是最后一条:“本协议的核心原则是:结婚不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
当合约关系妨碍任一方的幸福时,协议即刻终止。”接下来的一个星期,
林薇安如同往常一样工作、写作、接受采访,但江淮的提议始终在她脑海中盘旋。周五晚上,
母亲再次发来一连串语音消息,语气比以往更加焦急,说老同学的女儿下个月结婚,
又问她有没有合适的对象带回家。那一刻,林薇安做出了决定。“我接受你的提议。
”她在短信中写道,“但有几个补充条款需要协商。”令她意外的是,
江淮很快回复:“明白。明天下午三点,国立图书馆一楼咖啡厅详谈?”第二次见面,
两人像商业谈判般逐条讨论协议条款。林薇安坚持加入保密条款和学术伦理规范,
确保他们的“实验”不会伤害到不知情的亲友。江淮则提出了日常相处的基本规则,
包括家务分工和共同支出的处理方式。“为了让这段关系在外人看来更真实,
我们需要创造一些共同的记忆和习惯。”江淮说着,居然拿出一个相册创意,
“我们可以一起去旅行,拍些照片,这样家人问起来不至于穿帮。
”林薇安觉得既好笑又可悲——他们正在像编剧一样精心策划一段虚假的婚姻生活。
但转念一想,许多真实婚姻中的“共同记忆”不也是刻意营造的吗?签约前,
江淮认真地看着她:“最后确认一次,你真的准备好进行这个实验了吗?一旦开始,
我们需要扮演一年的夫妻角色。
”林薇安深吸一口气:“我有一个条件——在我们的研究记录中,必须完全诚实。
不仅要记录协议婚姻的优点,也要记录它的所有问题和局限性。”“成交。”江淮伸出手,
林薇安犹豫片刻,握了上去。他的手掌干燥而温暖,有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一周后,
林薇安带着江淮回家见母亲。她惊讶地发现江淮不仅准备了得体的礼物,
还对母亲的各种问题应对自如,仿佛他们真的是一对相爱已久的恋人。
“你妈妈喜欢普洱茶和苏州刺绣,对吧?”离开时,江淮小声说,“做研究就要注重细节。
”回市区的车上,林薇安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
突然问道:“你为什么真的对我妈妈这么了解?”江淮专注地看着前方的路,
嘴角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我的原则。”那一刻,
林薇安第一次感到这个协议婚姻可能不会像她预期的那样简单。三个月后,
一场简单的婚礼在亲友的祝福中举行。林薇安穿着简洁大方的婚纱,
看着身旁西装革履的江淮,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当司仪宣布“新郎可以亲吻新娘”时,
她明显僵住了。江淮只是轻轻拥抱了她,在她耳边低语:“别担心,只是表演。”然而,
在晚宴上,当江淮被朋友们灌酒时,
他却自然而然地替她挡酒;当她穿着高跟鞋站得太久悄悄蹙眉时,他会及时递来椅子。
这些细微的体贴让林薇安感到困惑——这到底是他研究的一部分,还是出于真诚的关心?
婚礼结束后,两人搬进了江淮早前购置的一套复式公寓。按照协议,
他们各有自己的卧室和书房,公共区域共同使用。第一天早晨,林薇安被咖啡的香气唤醒,
走出房间,看到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早餐,江淮正在阳台打电话。
她注意到他说话的语气格外温柔:“奶奶,您放心,薇安对我很好...是的,
过段时间就回去看您...”结束通话后,江淮回到餐厅,
表情已经恢复平常的冷静自持:“早安,咖啡在厨房,需要我帮你倒吗?
”林薇安突然意识到,在这场协议婚姻中,他们都在各自角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而这场表演的观众,不仅是他们的家人,或许还包括彼此。一天晚上,
林薇安在书房整理婚礼照片时,无意中发现江淮遗落在书桌上的一本旧相册。翻开一看,
里面是一个年轻女孩的各种照片——从校园到婚纱,笑容灿烂。最后一页,
是一张墓碑的照片,日期是五年前。她轻轻合上相册,放回原处,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感觉。
原来这场协议婚姻的背后,藏着比她想象中更多的故事。当江淮回到书房时,
林薇安假装随意地问起:“所以,你奶奶的身体最近怎么样?
”江淮整理书桌的动作微微一顿,然后继续:“时好时坏。谢谢你配合我,
上次通电话她很高兴。”那一刻,林薇安清楚地意识到,
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悄然越过了纯粹的研究伙伴界限。而这个认知,让她既感到不安,
又莫名期待。“明天我妈妈要过来看看我们的新家。”她提醒道。江淮点头表示了解,
然后看似随意地问:“她最喜欢吃你做的什么菜?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准备晚餐。
”林薇安怔住了,这个提议超出了协议的范围。但更让她惊讶的是自己的回答:“红烧排骨。
我可以教你。”2 表演与真实之间的裂缝林薇安站在厨房流理台前,指导江淮处理排骨。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灶台上切出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个场景有种奇异的温馨感,
与他们关系的本质形成鲜明对比。“先焯水,去掉血沫。”她示范着,手腕轻巧地一翻,
将排骨倒入沸水中。水汽蒸腾,模糊了彼此的视线。江淮学得认真,动作却略显笨拙。
他毕竟是那种连泡面都很少自己动手的人。林薇安注意到他白衬衫的袖口沾上了些许酱油渍,
下意识地伸手想替他擦拭,却在半空中停住。这个动作太过亲密,超出了协议的界限。
“我自己来。”江淮察觉到了她的意图,微微侧身,自己挽起了袖子。
一道细长的疤痕沿着他的小臂延伸,像是某种旧伤的痕迹。林薇安迅速移开目光,
不去探究那背后的故事。整个下午,他们在厨房里配合默契。林薇安掌勺,
江淮负责备料和清洁。红烧排骨的香气渐渐弥漫整个公寓,营造出一种家的错觉。
林薇安不禁想起母亲常说的话:“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先抓住他的胃。
”她自嘲地笑了笑——这场婚姻中,她不需要抓住任何人的心,只需要维持表面的和谐。
门铃响起时,林薇安意外地紧张起来。她深吸一口气,对江淮点点头:“准备好了吗?
”母亲的到来带来了一阵熟悉的喧闹。她仔细检查着公寓的每一个角落,
从卧室的布置到卫生间的洗漱用品,像是在评估这段婚姻的真实性。“妈,您这是查房呢?
”林薇安半开玩笑地说,手心却微微出汗。晚餐时,江淮的表现无可挑剔。他为林母夹菜,
适时地添茶倒水,谈话间既不刻意讨好,也不显得疏离。林薇安惊讶地发现,
他居然记得母亲有关节炎,还特意准备了一个护膝作为礼物。“江淮真是细心。
”母亲满意地拍拍林薇安的手,“你这孩子有福气。”林薇安勉强笑了笑,内心五味杂陈。
这场表演太过完美,反而让她感到不安。送走母亲后,公寓突然安静下来。
林薇安在厨房清洗餐具,水流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江淮走进来,递给她一杯热茶。
“今天谢谢你。”他说,“你妈妈看起来很高兴。”林薇安接过茶杯,
温度透过瓷壁传到掌心:“该我谢你才对。那个护膝...你怎么知道我妈妈有关节炎?
”江淮靠在流理台上,目光望向窗外璀璨的城市灯火:“上次去你家时,
我注意到沙发扶手上放着一盒膏药,茶几下面有镇痛喷雾。
而且你妈妈上下楼梯时动作有些僵硬。”这种观察力让林薇安感到惊讶,也让她警惕。
如果江淮能注意到这么多细节,那么他是否也能看穿她在这场婚姻中的表演?
“我们的研究记录,你最近有在写吗?”她换了个安全的话题。
江淮从口袋里拿出那个皮质笔记本:“每天都有记录。不过有些观察可能超出了学术范畴。
”“比如?”“比如你在紧张时会不自觉地摸耳垂,喝咖啡前一定会先闻一闻香气,
思考时喜欢咬笔帽...”他笑着说,“这些细节让我们的表演更加真实。”林薇安愣住了。
她从未意识到自己有这些习惯,更没想到江淮会观察得如此细致。这种感觉很奇怪,
就像是一个你以为是陌生的人,实际上已经对你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
“明天我要去云南做田野调查,为期两周。”江淮突然说,
“之前提到的那个少数民族婚俗研究。”林薇安点点头,心里却有一丝难以名状的失落。
按照协议,他们有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和行动自由,本不该有这种情绪。
“需要我配合什么吗?”她公事公办地问。“不用,我会告诉家人是工作出差。
”江淮顿了顿,“不过,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可以偶尔给我发些日常照片,
这样我奶奶问起来,我可以说你在关心我的行程。”这个要求合情合理,
却让林薇安感到一丝莫名的愉悦。她点点头,没有多问。江淮离开后的第一天,
公寓显得格外空旷。林薇安试图专注于新书写作,却发现自己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傍晚时分,
她按照约定,拍了一张晚餐的照片发给江淮——一碗简单的速食面,
配文是“厨师的休息日”。几分钟后,
江淮回复了一张照片: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村民围坐在篝火旁,天空中有无数星辰。
没有文字,只是一个简单的星空表情。林薇安放大了照片,在人群边缘找到了江淮的身影。
他坐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身边,神情是她在城市里从未见过的放松。接下来的日子里,
这种简单的图片交流成了常态。林薇安发现自己开始期待江淮的回复,
甚至会有意识地准备一些值得分享的日常片段。她告诉自己,这只是为了研究需要积累素材。
一周后,林薇安参加了一个学术研讨会。会后酒席上,她意外遇见了前男友陈宇。多年不见,
他依然风度翩翩,只是眼角多了几分世故。“听说你结婚了?”陈宇举杯,
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试探,“真是意外,我一直以为你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
”林薇安保持微笑,心里却拉响了警报。陈宇是她研究生时期的恋人,
两人因对婚姻观念的分歧而分手。他现在是某知名媒体的编辑,若是被他看出什么端倪,
可能会对她和江淮的研究造成影响。“人是会变的。”她轻描淡写地带过。
陈宇却不依不饶:“你先生是做什么的?怎么没陪你一起来?”林薇安正斟酌回答,
手机适时响起。是江淮的视频通话请求。她如释重负地接起,
屏幕上出现他被阳光晒得微红的脸庞。“在忙吗?”他问,背景是连绵的青山。
“刚结束一个会议。”林薇安将镜头稍稍转向陈宇,“碰巧遇到了老朋友。
”江淮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眼神中的暗示,立刻进入角色:“真遗憾我不能陪在你身边。
代我向你的朋友问好。”简单的几句话,却成功打消了陈宇的探究欲。挂断视频后,
他不再追问关于婚姻的话题,而是聊起了工作上的合作可能。回家路上,
林薇安给江淮发了一条消息:“谢谢解围。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帮助?”许久,
江淮回复:“你接电话时的微表情,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林薇安站在公寓的阳台上,
望着城市的夜景,突然意识到这场协议婚姻已经悄然改变了什么。
最初她以为可以完全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将这段关系严格限定在研究和实用的范畴内。
但现在,她发现自己开始期待江淮的归来,会不自觉地保存他发来的照片,
甚至在做菜时会考虑他的口味。这种变化让她感到不安。协议婚姻的本质是一场表演,
但如果演员开始入戏太深,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周末,林薇安去看望母亲,
意外发现她正在整理旧物。客厅地板上散落着老相册和各式各样的纪念品。
“你爸爸要是能看到你结婚,该有多高兴。”母亲抚摸着一张褪色的婚纱照,眼中泛着泪光。
林薇安的父亲在她十岁时因病去世,此后母亲独自将她抚养成人。她一直认为,
母亲对她婚姻的执着,部分源于对完整家庭的渴望。“妈,
您觉得爸爸给您的最大幸福是什么?”她轻声问。母亲想了想,
脸上浮现温柔的笑意:“不是那些特别的时刻,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关怀。
比如他每天早晨会为我倒一杯温水,冬天总是先上床帮我暖被窝...”她停顿了一下,
看着林薇安,“婚姻的真谛不在于热烈的爱情,而在于这些细微之处的体贴。
”回公寓的路上,母亲的话一直在林薇安脑海中回响。
她和江淮的协议婚姻拥有形式上的完美,却缺少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关怀。然而,
最近几周,一些微小的变化正在发生:江淮会记得她不喜欢吃香菜,
所以每次点外卖都会特别注明;她会留意到他熬夜工作时需要浓咖啡,
提前磨好豆子...这些细节是表演的一部分,还是已经开始超越了协议的界限?
江淮回来的前一天,林薇安在超市采购时,
下意识地往推车里放了他常喝的咖啡豆和喜欢的黑巧克力。走到家居区时,她甚至停留片刻,
考虑是否该买一对情侣马克杯——他们现在用的还是各自婚前带来的杯子,风格迥异。
最后她还是没有买。那个动作太过象征性,像是越过了某条看不见的界线。然而,
当她回到家,发现江淮提前一天回来了。他正坐在客厅的地板上,
周围摊开着一大堆从云南带回来的纪念品和研究资料。“航班改签了,没来得及告诉你。
”他站起身,略显疲惫地笑了笑。林薇安注意到他晒黑了些,头发也比离开时长了一点,
整个人看起来更加放松自在。然后她看到了茶几上摆着的一对质朴的手工陶杯,
杯身上刻着复杂的民族图案。“在村落里的陶艺作坊看到的,觉得适合喝咖啡。
”江淮轻描淡写地说,仿佛这只是一件随手带回的普通礼物。林薇安拿起一只杯子,
陶土温润的触感从指尖蔓延到心里。这对杯子与她在超市看到的那对惊人地相似,
仿佛某种冥冥之中的默契。那天晚上,他们第一次没有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工作,
而是一起整理了江淮带回来的资料和照片。林薇安听着他讲述田野调查中的趣事,
不时发出真诚的笑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轻松的氛围,与之前那种刻意维持的礼貌截然不同。
深夜,当林薇安准备回房时,江淮突然叫住她:“谢谢你这段时间发来的照片和消息。
”她转过身,看到他站在客厅的暖光下,眼神中有一种她读不懂的情绪。
“只是按照协议行事。”她轻声说,却不确定自己是否还完全相信这句话。回到房间,
林薇安打开研究笔记,试图记录这段时间的观察。
但当她回想着江淮归来后公寓里的氛围变化,手指在键盘上停留许久,却不知该如何下笔。
协议婚姻的本质是划定界限,但现实生活却不断模糊这些界限。她开始怀疑,
是否有可能在保持情感抽离的同时,又能够完美演绎婚姻的日常细节?更让她不安的是,
她发现自己似乎并不排斥这种界限的模糊。窗外,城市的灯光如同星辰般闪烁。
林薇安想起江淮发来的那张星空照片,突然意识到,在这场以理性开始的协议婚姻中,
情感已经悄然找到了裂缝,如同生命在石缝中扎根,不知不觉间已经枝繁叶茂。
而距离协议结束,还有整整九个月时间。江淮带回的那对陶杯,
悄然改变了公寓里的某种氛围。清晨,林薇安走进厨房,发现江淮已经煮好了咖啡,
正将液体倒入那两个手工陶杯中。阳光透过窗户,在深褐色的陶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试试看,云南小粒咖啡。”他将一杯推到她面前,
动作自然得仿佛他们已经这样共度了无数个早晨。林薇安接过杯子,
指尖不经意地触碰到他的手,一阵微妙的电流感让她迅速收回手。她低头抿了一口咖啡,
香气浓郁中带着果酸味,与她平时喝的意式浓缩截然不同。“怎么样?”江淮期待地看着她。
“不错。”她简短地回答,然后意识到这反应太过冷淡,又补充道,“比我想象中柔和。
”江淮笑了笑,指向杯身的纹路:“这些图案在当地文化中象征着平衡与和谐。
制陶的老人说,好的婚姻就像陶器,需要适当的火候和耐心的打磨。
”林薇安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火候,打磨——这些词汇在她心中激起涟漪。
他们的协议婚姻是否也正在经历某种看不见的锻造?早餐后,他们各自投入工作。
林薇安的新书进展顺利,田野调查的资料为她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她开始思考将协议婚姻作为一种现代关系模式进行理论化的可能性。中午,门铃意外响起。
林薇安打开门,看到江淮的妹妹江晴站在门外,手里拎着一个保温盒。“嫂子!
”江晴热情地拥抱她,“我妈炖了汤,非让我送来。我哥在吗?”林薇安有一瞬间的慌乱,
遥遥不相望纪凌霄凌霄免费小说大全_热门免费小说遥遥不相望(纪凌霄凌霄)
《所有往事尽蹉跎》江帆陆小涛全本阅读_(江帆陆小涛)全集阅读
好友点赞泄露了老婆的秘密顾申诠许念菀免费小说大全_小说推荐完本好友点赞泄露了老婆的秘密(顾申诠许念菀)
惹火港圈太子后,我被强取豪夺了傅律执黎知栀热门小说大全_免费小说完结惹火港圈太子后,我被强取豪夺了傅律执黎知栀
万人嫌重回七零,拐个资本大少回家宠(沈听风林意然)热门小说大全_免费小说大全万人嫌重回七零,拐个资本大少回家宠沈听风林意然
长生武道我以气运成武圣杨云林墨完结版免费小说_完本小说大全长生武道我以气运成武圣杨云林墨
无限推演成武神,校花后悔又来舔陈凡小山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无限推演成武神,校花后悔又来舔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俞知微丽妃(再睁眼太后变婢女,可我只想退休啊!)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_(俞知微丽妃)完结版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