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倾山河

墨倾山河

作者: 苏草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墨倾山河》是知名作者“苏草”的作品之内容围绕主角阿依朵苏墨展全文精彩片段:启元三十七应天府的是从骨头缝里往进钻的铅灰色的云压得极沉甸甸地扣在皇城檐角的琉璃瓦连那抹惯常的明都被冻得失了几分暖贡院外的长街早被踩成了烂泥混着残雪结成冰往来行人的靴子碾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像极了苏墨此刻的心绪——又沉又还带着点不甘的刺今日是寒榜放榜的日那面丈余高的朱红榜就贴在贡院正门的照壁墨字淋却没半个“苏墨”的名这是他...

2025-10-26 03:09:39

启元三十七年,冬。

应天府的风,是从骨头缝里往进钻的冷。铅灰色的云压得极低,沉甸甸地扣在皇城檐角的琉璃瓦上,连那抹惯常的明黄,都被冻得失了几分暖意。贡院外的长街早被踩成了烂泥地,混着残雪结成冰碴,往来行人的靴子碾过,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极了苏墨此刻的心绪——又沉又涩,还带着点不甘的刺痛。

今日是寒榜放榜的日子。

那面丈余高的朱红榜单,就贴在贡院正门的照壁上,墨字淋漓,却没半个“苏墨”的名字。这是他第三次来这儿了。二十岁初赴科场,他揣着苏家村唯一一本翻烂的《论语》,连考三场,最后只得了个“备取”;二十二岁再考,文章被主考官赞“有古风”,却因出身寒门,没攀附上官场门路,终究还是落了榜;如今二十四岁,他在应天府的破庙里住了半载,靠抄书换米度日,原以为这次总该有个结果,可指尖划过榜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从榜首的“李嵩之”当朝禁军统领李嵩的嫡子,到榜尾的“王承业”应天府尹的外甥,从头至尾,竟连个沾“苏”字的都没有。

“呵,又是这群寒门酸儒,挤破头想往官场里钻,也不瞧瞧自己的斤两。”

身后传来轻佻的嗤笑,苏墨回头,见三个锦袍貂裘的少年郎正围着榜单指点。为首的是吏部尚书家的公子柳承泽,他手里把玩着玉扳指,目光扫过榜单下围拢的寒门士子,眼底满是轻蔑:“就说那苏什么来着?哦,苏墨,连着考了三年,也不害臊。真以为读两本书就能脱了泥腿子的身份?我们李家贤弟指李嵩之,不用动笔,主考官都得把名次留好——这才是天经地义。”

旁边两人跟着哄笑,话语像冰锥似的扎过来。苏墨攥紧了藏在袖中的手,指节泛白。他的儒衫早已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冻裂的手指上还沾着抄书时蹭的墨渍,与眼前这群锦衣玉食的世家子弟,仿佛是两个天地的人。

他不是没想过不公。应天府的茶馆里,总有人说“科场是世家的戏台”,可他一直不信。父亲临终前,枯瘦的手抓着他的胳膊,一字一句地说:“阿墨,咱苏家村穷,可不能穷了志气。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安天下’——等你有了本事,要让像咱这样的苦人家,都能有口饭吃,有件暖衣穿。”

那年他才十二岁,跪在父亲的病榻前,把“读书安天下”五个字刻进了心里。后来他背着母亲连夜缝的布包,踩着苏家村外结了冰的田埂离开,走了三天三夜才到应天府,唯一的念想,就是考中科举,入仕为官,把父亲的话变成真的。

可现在,这面朱红榜单,像一道冰冷的墙,把他所有的念想都堵死了。

苏墨默默地转身,没跟那些世家子弟争辩。他知道,争辩没用。寒门士子的话,在他们眼里,连寒风都不如。他沿着长街往前走,风更烈了,刮得脸颊生疼。路过护城河边时,他停下脚步——河面早已冻实,冰面裂着细纹,映着灰蒙蒙的天,像一张被冻僵的脸。他想起苏家村的冬天,母亲会在火塘里烧着柴,锅里煮着红薯,暖融融的烟气裹着整个屋子。可现在,应天府这么大,却没他的一个容身之处。

“小伙子,要不要来碗热汤?”

河边的酒肆里,一个粗哑的声音传来。苏墨抬头,见酒肆门口挂着块褪色的“老兵酒坊”木牌,一个穿着旧甲胄的老兵正倚着门框,手里端着个粗瓷碗,碗里的热汤冒着白气。老兵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从眉骨划到下颌,看着有些吓人,眼神却很温和。

苏墨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老兵把碗递给他,又给他搬了张凳子:“看你这模样,是落榜了吧?”

苏墨捧着热汤,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他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前辈怎么知道?”

“我在这贡院外守了十年了。”老兵给自己倒了碗酒,呷了一口,目光望向远处的皇城,“每年这个时候,总有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要么欢天喜地地跑,要么垂头丧气地走。可我告诉你,科场考不上,不一定是坏事——这大胤朝,早就不是靠读书能安天下的样子了。”

苏墨愣了愣:“前辈这话……”

“你以为那些世家子弟当官,是为了‘安天下’?”老兵冷笑一声,指了指皇城的方向,“他们是为了抢地盘,刮民脂!你没瞧见?去年徐州闹旱灾,百姓都快饿死了,当地的军阀赵霸天还在加赋税;上个月南疆那边,蛮族部落跟官府打起来了,听说就是因为官府抢了他们的草场。这天下,早就乱了。”

苏墨握着碗的手紧了紧。他在破庙里抄书时,也听过这些传闻,可他总觉得,只要自己能考中科举,总能做些什么。可现在听老兵一说,才觉得自己的想法,或许太天真了。

“那……就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吗?”苏墨问。

老兵看了他一眼,忽然压低了声音:“我年轻的时候,跟着军队去过南疆。那边的老人说,上古时候,南疆有个‘命运宝物’,藏在一处古墟里,能帮人改变乱世的命数。不过那地方凶险得很,有瘴气,有陷阱,还有……不干净的东西,这么多年,没几个人能活着找到。”

“命运宝物?”苏墨心里一动。

“只是个传闻罢了。”老兵摆了摆手,又呷了口酒,“不过话说回来,像你这样有执念的年轻人,与其在科场里耗着,不如去外面闯闯。说不定,能找到比科举更能‘安天下’的路。”

老兵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苏墨沉寂的心湖里。他看着碗里的热汤,雾气模糊了视线,父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安天下”。是啊,父亲没说一定要考科举。如果科举这条路走不通,那去南疆,找那个传闻中的宝物,说不定真能找到救民的法子。

苏墨猛地站起身,把碗里的热汤一饮而尽。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驱散了所有的寒意和犹豫。他对着老兵抱了抱拳:“多谢前辈指点!苏墨记住了!”

老兵看着他眼里重新燃起的光,笑了笑,挥了挥手:“路上小心。南疆的路,不好走。”

苏墨没再多说,转身就往自己住的破庙走。风依旧冷,可他的脚步却异常坚定。回到破庙,他把铺盖卷起来,又把那些翻得卷了边的典籍——《论语》《孟子》,还有他自己抄的《孙子兵法》——一一塞进布包里。最后,他摸了摸藏在胸口的半块玉佩,那是父亲留下的,另一半在母亲手里。

“娘,等我找到安天下的法子,就回来接您。”他对着南方,低声说了一句。

然后,他背起布包,推开破庙的门,一步踏入了应天府的寒风里。街上的行人依旧匆匆,贡院的榜单还在那里,可苏墨知道,他的路,已经不在那里了。他要去南疆,去那片充满未知和凶险的土地,去找那个可能改变乱世的“命运宝物”,去圆父亲“读书安天下”的遗愿,去救那些像苏家村人一样,在寒风里受苦的百姓。

霜风刮过他的衣角,却吹不散他眼底的光。应天府的城门在他身后越来越远,而前方的路,虽漫漫,却有了新的方向。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街溜子
  • 云本无心风起意